此网页仅供信息参考之用。部分服务和功能可能在您所在的司法辖区不可用。

价值互联的下一个网络时代,有关Web3.0你了解多少?

Web 3.0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业内有关Web 3.0的讨论至少可以追溯到数年之前,不过就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实Web 3.0更多的仍然处于概念阶段,对于身处Web 2.0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Web3.0还是一个非常前沿性的话题,站在今天的视角去设想未来Web3.0的世界是需要非常强大的想象力的事情。所以到目前为止业内尚未对Web3.0的众多重要关键问题达成普遍的共识——比如Web3.0开始于什么时候?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和路径?在什么时候结束?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将会有哪些?会有哪些特点?

虽然Web 3.0依旧处于朦胧发展时期,但是这似乎并不妨碍我们根据业已出现的些许端倪来浅尝辄止的窥探Web 3.0的神秘面纱。

Web 3.0是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近乎一个“薛定谔式”的小标题,上面提到在业内尚未形成对Web 3.0的统一定义,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依从业内已经普遍接受的对所谓Web 1.0以及Web 2.0的定义进行发散讨论。那么接下来先来了解一下所谓的Web 1.0和Web 2.0都有哪些内核和外延。

Web 1.0,其实也很难给它划定一个准确的周期,大致可以认为是从互联网诞生之日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前半段。在此期间,从底层技术角度来看,大多采用的是技术创新推动业务发展的模式,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使用对于一众门户网站的新生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则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性的特点。初代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平台以及供人们阅读的内容,但几乎没有交互,用户只能单向的去网站上读取数据,只有极少数的内容创作者才能编辑和创作内容,借用后来的观点来总结,就是典型的PGC时代。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Web 1.0就像是把图书馆搬到了网络之上,用户没有太多权利,他们只是消费者。而且,不论是从网站数量还是数据传输速度来看,都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和如今的互联网世界相比,不仅可供浏览的网站极少,而且速度奇慢。如果我们现在提起过拨号连接以及下载 5MB 的文件要花 200 年时间的事情,一定会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在30年前这是真实存在的。

提到Web 2.0,就不得不提到本世纪初发生的席卷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股票市场的“互联网泡沫”。当地时间2000年3月1日,纳斯达克100指数达到创纪录的4397.84点,随后开启崩盘式下跌,在2002年9月3日最低跌至832.52点,跌幅高达81%,全球股市总市值共计蒸发5万亿美元,不可谓不惨烈。

纳斯达克100指数历史走势图,来源tradingview

为什么要将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来说?因为由于Web 1.0时代过于简单的商业模式,许多人断定互联网被过分炒作,诸多互联网企业的业绩和基于当时所能看到的发展空间不足以支撑其不断走高的股价,继而引发了投资者信心的集体坍塌。事实上,在今天看来,互联网泡沫和随之而来的股市大衰退看起来像是所有技术革命的共同特征。在客观上这次“互联网泡沫”被刺破事件推动了从业者进一步思考互联网发展的未来,2004年,在全球知名出版社经营者O’Reilly和Media Live International之间的一场头脑风暴论坛上,“Web 2.0”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和Web 1.0相比,互联网经历了一次彻底的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固然在此期间底层技术也在不断的迭代进步,但推动Web 2.0前进的道路上,已经从决定性的地位退居支撑性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尊重“个体价值”的理念,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便是Web 2.0时代交互体验的飞速进步。逐步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不过,从尊重“个体价值”理念的根基来看,Web 2.0仅仅是开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头而已,通俗的说,Web 2.0给每一个用户平等的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把每个人连接在了一起,使得信息的流通速度和信息量出现指数级增长,但同时也要看到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用户隐私、消费用户信息价值为代价的。换句话说,Web 2.0更像是互联网企业通过向用户让渡部分参与权来从中进一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的过渡阶段。Web 2.0 发展近二十年,用户数据已然成为了每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而尴尬的是,这部分资产的拥有者——用户,自己却没有任何掌控的空间,从这个维度看,对个体的尊重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这就成为了Web3.0的机会,如何深化尊重个体价值的理念,引领互联网未来的趋势,将信息互联网时代推向价值互联网时代,最终把权益都归于用户,将是Web3.0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讨论Web 3.0?

一言以蔽之,因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去中心化或者说中介化的可能,对个体价值的全面尊重也是可能的。先以DeFi为例,为什么自从去年夏天DeFi爆发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内,链上锁定的资产价值从1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1100亿美元以上?而且在经历了各种攻击、骤降之后,都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甚至达到更高的高度?

DeFi总锁仓量历史变化趋势,来源oklink

无他,因为DeFi是在区块链技术的背景下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金融脱媒试验。让人们看到可以在去中介的情况下,自己能够自由的处置自己的资产,进行多样化的投资交易

如果说DeFi让你对你的资产拥有了完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那么Web 3.0,则将致力于让你对你在网络世界创造的一切拥有完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这正是我们今天讨论Web 3.0的意义所在。

当我们深入了解了Web3.0以后,可以发现区块链既不是Web3.0的开始,更不是Web3.0的终点,它只是通往Web3.0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就像DeFi不会是未来金融社会的全部,但一定会是全民普惠金融的耀眼标杆。

Web 3.0可能会是什么样?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Web 3.0的猜想同样如此。基于我们在上面的讨论,或许可以给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来刻画Web 3.0:发现并尊重个体价值,去中介去信任和效率困局。

在Web 3.0 世界,用户数据将以分布式存储的方式记录在不同的服务器,不再依赖特定公司或者特定的中心化服务器。在这种机制下,数据的确权和授权将会无差别的在每一个网络参与者之间进行——不论是机构主体还是普通的个体,这当然是非常有利于广大普通个体用户的伟大进步。这意味着每次当有节点需要调用归属于某个个体的数据时,都需要授权以后才能进行,而且由于分布式的记录方式,也不存在单点攻破后的数据泄露或灭失的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反思我们当前需要中心化服务器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获得尽可能大的“中间人”来托管信任。也就是说中介存在的意义除了提高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解决网络中的“信任”问题。而以分布式存储技术为底层的Web 3.0,大大降低了信任的成本,进而也就为去中介化提供了可能。当然,在这个过程,有关如何在去中介化的同时,保持高效率的数据传输是我们要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不过就像是如今下载5MB的文件再也不需要200年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困扰Web 3.0的效率问题在未来也能够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结语

纵观互联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回顾业内对于Web 1.0和Web 2.0的讨论,我们虽然不能描绘出一个具象的Web 3.0未来,但至少可以判断,Web 3.0一定会是以一种渐进式的演变在悄无声息中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比如上面提到的DeFi,它无疑是Web 3.0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既可以说Web 3.0尚未到来,也可以说Web 3.0已经来了,那么这个问题似乎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免责声明
本文章可能包含不适用于您所在地区的产品相关内容。本文仅致力于提供一般性信息,不对其中的任何事实错误或遗漏负责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欧易的观点。 本文无意提供以下任何建议,包括但不限于:(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或 (iii) 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 持有的数字资产 (包括稳定币和 NFTs) 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甚至变得毫无价值。您应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具体情况的问题,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投资专业人士。本文中出现的信息 (包括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如果有) 仅供一般参考之用。尽管我们在准备这些数据和图表时已采取了所有合理的谨慎措施,但对于此处表达的任何事实错误或遗漏,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欧易 Web3 功能,包括欧易 Web3 钱包和欧易 NFT 市场都受 www.okx.com 单独的服务条款约束。
© 2024 OKX。本文可以全文复制或分发,也可以使用本文 100 字或更少的摘录,前提是此类使用是非商业性的。整篇文章的任何复制或分发亦必须突出说明:“本文版权所有 © 2024 OKX,经许可使用。”允许的摘录必须引用文章名称并包含出处,例如“文章名称,[作者姓名 (如适用)],© 2024 OKX”。不允许对本文进行衍生作品或其他用途。
展开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立即注册并领取奖励